笔趣阁 > 【洪荒】桃之夭夭,满目星河 > 第22章 第22章

第22章 第22章


云销雨霁,归鸦噪晚

        古战场的风从山野中吹来,枯黄的草叶下鲜血流淌。遍知驾云而下,走过丛生荒草,脚下是折戟断剑。鲜艳的血色染红了他道袍的边沿,战火告终,枉死的灵魂还盘旋在空中悲鸣,哭声凄冽尖利。

        此时,距女娲抟土造人不过万年,人神鬼妖魔同居于大地,各族生灵效仿先天化身的神灵们养心修道,为免各族修士误入歧途,神灵将修道之法传授各族。第一批凡人修士得以窥见大道,脱凡成仙。赵遍知便是这一批最早的仙人。

        寰宇之内,天地人三皇同治,神灵不多,仙者更少。他成仙之日,受道法指引,来到昆仑山的九华宫,金光璀璨的昆仑神尊高居上首,他与众仙同拜神尊,耀目的光华令他目眩神迷,只听得大殿中有悦耳的声音回荡。

        修道之士,有成仙者,皆应拜谒昆仑神尊,入籍录,定仙职。他躬身立于大殿后侧,神尊一身耀目光辉,他看不清神尊真颜,只听得自己分入地仙,管理地上诸事。

        分管的头一遭事务,便令他来到这边陲战场,度化亡灵。

        仙者不得干预凡人运势,这样战火滔天的罪孽之地,他们不能止战,只能在战事结束时,度一度这些枉死后不愿离去的魂灵。

        当他踏入此地时,怨气如有实质地袭入肌骨,早已脱离凡胎的仙身竟感觉到了透骨寒意。他手持金铃,迁神宝幡随风扬动,口念:“重阴之府、九夜之乡。地狱饿鬼,旁生无鞅。皆得解脱,上升天堂。”

        肆流的血水开始翻涌,平地起波澜,血腥气充斥鼻间,令他几欲作呕。游魂见解脱之机就在眼前,一如饿鬼见到血肉食物,争先恐后地哭嚎着向他扑去,哭声直上云霄,层层压盖的白骨从泥泞中爬出,新鬼声声叫屈,旧鬼啾啾哭泣。

        他以人身得道,便是再心如铁石,见此场景,也不由得生出怜悯与悲伤,心念因此摇动,怨气趁虚而入。此地亡魂多逾九牛之毛,层层覆压在一起,汹涌胜过海浪,在这样遮天蔽日的景象下,赵遍知如同一粒粟,落进沧海。

        金铃在风中凌乱作响,他将迁神宝幡深植入大地,紧闭双眼,双手捏诀,默念清心咒以稳心性,然心念既破,漏洞百出。他只觉四周满布扭曲鬼影,邪魅肆意作祟,令他陷入无边黑暗幻境,颅脑即将炸开。他不得不延请诸神,又念:“水府神仙,飞龙而至;阳间岳帝,乘辇而来。”

        清风顿起,拂散满地萦绕的血腥之气,一阵灵力流入灵台,遍知心神稳定下来,耳边听得一句沉稳悦耳的女声:“智慧明静,驱邪!”

        凌乱的金铃声安稳下来,转为有节奏的清脆声响,回荡在山野之中。遍知睁开眼,雪衣的神女从天而降,裙上绣着银蓝色密法符文,纱衣九重,不染纤尘。

        遍知望着一地暗红浓稠的血水,不忍见这般洁净如雪的裙裾染上脏污。

        神女落地时,地上的血水自发地向四周流去,雪色裙裾依旧洁净。她起手结印,皓腕半露,遍知才看见她的容颜,一时呆立在原地。她的美已无法用语言描述,那出尘的气质如清澈流淌的水流,令一切躁动都平复下来。

        遍知呆望了半晌,直到神女看向他,才连忙垂下头去,自知冒犯,不敢多看。神女双目平静淡然,看向他时同看向白骨与枯草无异。

        神女旋身踏步,腕上金铃叮零,广袖翻飞,她在尸山血海中起舞,禹步为祭,灵风鼓舞,影摇五亿之天,光照九幽之地。此乃驱邪幽诵之舞,净化邪祟,休止怨气,一舞完毕,亡灵止哭。

        当神女做完最后一个手势,她额间神徽光彩烂烂,照彻天地,阴暗怪异的腥风停止,四野悲嚎声消失,满地白骨化作片片飞花,遍知只见数不尽的怨灵变成清澈透明的影子,飘浮在虚空之中。

        他知自己被怨气趁虚而入时口诵的降神诀唤来了某位神女,还是专司引渡的神灵。因世间水泽,皆通黄泉,引渡亡者的神职多由水神担任。他想着世上河川不可计数,却不知这是哪一位水神。

        神女望着遮天蔽日的魂灵,如水的眼眸淡然无波,她双手结印,食指并拢从额间引出一束银光,抬手凭空画符,银光在空中留下复杂的符文,一道符成,散为八张,各指一方,她口中喃喃,魂灵自发地列队随着光符而去。

        遍知看着这壮阔景象,有如天地开辟时一般宏伟惊奇。所谓狐死必首丘,他原以为神女来此引渡,怨魂会如青烟消散,却未想到神女竟不惜神力,度化指引,让这些千万年来覆压着无人搜寻的怨灵们在归入黄泉之前,能够再看一眼故乡。

        青天之上透明的千万万游魂列队齐整,向八方而去,神女浮在半空,浑身散发着清光,地上血水干涸,枯草委落。平静的神女垂眸望着疮痍大地,翻手结印,身后披帛飘飞,散落成无数清澈水滴,水滴落入黄土,草木生长,大地回春。

        一片绿意从远方开始蔓延,伏在地上的枯草重新萌发,挺起腰杆,草叶之间有鲜花盛放,这片生机蔓延过赵遍知身侧,又向无限远处涌去。

        赵遍知一时惊奇在原地,抬头细看带来这份奇迹的神女,神女脸色已有些苍白,似是费力良多,当他静静凝望神女的时候,神女垂眸向他望来。

        “小仙官,你在看什么?”

        这是他记忆里神女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声音悦耳,令他心神宁静,却不带什么感情,平静、淡然。

        赵遍知拱手行礼,向神女道谢,为他被冤魂所困幸得神女解救而谢,也为这战场上自古留存的千千万万的亡灵而谢。

        神女飞身而下,翩然落在他面前,一指点上他眉心,他只觉无数澎湃灵力灌入灵台,守于丹田,心海一时无比澄澈。

        他听得神女说的第二句话:“你心性不稳,此处非你治下,谁让你来的?”

        赵遍知自言他刚临仙道,分管地界琐事,开解凡人心结,了其夙愿。遇一老妪,行将就木,唯一所愿便是来这边陲将战死沙场的儿子尸骸带回家去,她从未走出过村落,却行了三座高山,虔诚祝祷,唤来了他。

        仙缘既结,他便应来此实现老妪心愿,却见古战场上千千万万无人认领的亡魂沉沦苦海,不得解脱,一时不忍,欲助他们超脱,然仙力不济,反害自身。

        神女不作多言,他以为神女会为此说些什么,或是老妪可怜,或是斥他冒进,但神女无悲无喜,并不在意。

        遍知垂头无言,只等着神女训诫。神女却回望漫天归家亡灵,问了句:“此间亡灵多如繁星,你可能将那人找出?”

        遍知:“老妪赠我他生前随身之物,或能唤得他。”

        神女抬手,收走那人留下的破衣碎布,随手一扬,声声低吟。无数亡灵间便飞出一人,落在两人面前,拱了拱手,又指了指远处的黄土。

        神女心念一动,黄土破开,一具残破的骸骨从中走出,神女:“你带他回去吧。”

        遍知连连告谢,那位亡灵又返回归家大军中。当遍知收拢好尸骸,不由得问神女一句:“神女,这战场千万年来无人看顾,既有引渡超脱的神灵,为什么留他们哭嚎至今?”

        神女面容沉静如水,并不在意他此话是否冒犯:“因为战事无休无止,这世间有千千万万的繁杂诸事,也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战场,并非无人看顾。人的寿命短暂如同蜉蝣,朝生暮死。吾等度化刚毕,一梦方醒,又积压了亿万亡灵。”

        赵遍知这才明白,天生神灵,天地同寿,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刹那闪光,一瞬而过,当他们午睡刚醒,这世间生灵不知更迭多少代,又有几度沧海桑田。

        神女又言:“凡人生命如此短暂,有时惜命如金,有时又不愿珍惜。然生与死,并无差别。这一刻死与下一刻死,这一刻登顶后衰亡与下一刻衰亡,都一样的。”

        遍知再拜了拜,神女点头,飞身离去,留他一人遥望着天边的残影。

        这是他第一次窥见神灵的心境,不爱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平等视之,并不在意。他以为只是这位神女,神力超凡,心境格外漠然,在后续的千万年时光中,他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她竟已是众神之中,情感最丰沛的几位之一了。

        自此之后,赵遍知心中便留下了一抹雪色身影。他当年神思恍惚,一时忘记询问神女名号,想着边陲靠近青海,约是青海神女。他在仙务繁忙的时光中,寻找那位神女的身影,却一直未有结果。

        直到千年之后,中原水患频发,他与同僚疲于奔命,才再一次见到她。

        千年以来,凡人代代更迭,登仙者繁多。而今行走大地,四处都有仙官坐镇。

        然中原水患,各位仙官努力救援,仍未能止灾。大地之上,除了仙官,还有修士、妖兽、魔物、精怪、恶鬼……

        此番水患因水底蛟龙翻身而起,有人惹了恶蛟,蛟龙便特意翻腾,四处为祸。纵是仙官,也拿这群修行千万年的异兽无法。故而几位同僚商议,援请最近的水神,洛水神女帮忙。

        洛水之畔,神人居焉。赵遍知与同僚远远望见,那位洛神披璀璨罗衣,曳雾绡轻裾,游于水上,攘出皓腕,采起玄芝。

        二人便同向洛水神女奔去。洛神回眸,美丽端方,浅浅一笑。

        世上神明,性情各异,有淡漠隐世的,亦有出世救人的,还有秉性不良,一朝不爽,劈裂山川的。

        二人不知神女性情,一时无人开口,却感到身后一阵清风,洛神盈盈一拜,他们方知洛神那一笑并非对着他们。

        赵遍知便是在此刻,突有所感,回过身去。只见雪衣的神女从层层祥云中翩然而出。

        洛神轻唤了声:“秋水。”遍知才知他找寻千年的那位神女,原是九洋之主,秋水神女。

        百川归海,灌入秋水,秋水神女为百川上首,北海玄冥神君从神,亦为众水神之尊。

        他知晓岁月久长,自己奔走世间总有一日会再遇神女。千年时光不短不长,但于神女而言,他这般的过客,应如那年战场上的无数白骨一般,覆压在她记忆中那些来来往往的过客行人上,并无区别。

        秋水遥望四方泛滥洪流,便问洛神此间何事。洛神言及蛟龙为祸,四起水灾,鲧治水患,九年不止。洛神原沉睡在水底,直到洛水动荡,惊醒了她,醒来便被恶蛟所伤,方才去采河中的玄芝自医。

        秋水抬手,玄芝化入洛神体内,洛神只觉伤痛减轻,盈盈再拜。

        随后秋水便淡然开口:“二位小仙君,来此为何?”

        同僚禀明来意,洛神便叹大地之上,人神混居,实在多有不便。有时水兽睡得迷糊了,一个翻身便会淹没千顷良田,若遇上凶兽相斗,飞沙走石,山体崩裂,无论是对林间众妖还是对羸弱凡人而言都是灭顶之灾。

        遍知深有同感,秋水只言:“娲皇已在思索解决之道,以后或有不同。”

        洛神又问:“秋水,你可知前些日子西方惊变,虞渊正神降世?天水地川,七十二属,最贵不过虞渊。那位尊神一经降世,百川动荡,河底水波惊醒了我,娲皇疾行数十万里赶去见她。听闻是太阴之气化形,若是如此,太阳、中和、太阴三气尊神,终是齐了。”

        虞渊,极西之所,日落之地。日出扶桑,浴于虞渊。

        秋水:“我知,水载万物,我听得八方讯息。所谓虞渊之水,经行苍穹便为星河,行入地下便为黄泉。故她不仅为虞渊正神,亦为星河与黄泉正神。是吾等水神最高上首,督善恶,主杀伐,执审判,司寿夭。”

        洛神:“如此,岂非与白虎神君神职相重?”

        秋水:“是。三气尊神,天地共主。那位神尊为太阴之气化形,生于极西之地的虞渊,掌死不掌生,故自名为夭。因化形不久,尚一片蒙昧,娲皇亲点白虎神君为其太傅,随伺教导。”

        随后,秋水令洛神于此休养疗伤,她同二位仙君一同去探视洪灾受损情况。


  (https://www.uuubqg.cc/50193_50193361/4092653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