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破产书店抢救指南[星际] > 第70章 第70章

第70章 第70章


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的。

        “老师好……”

        “染染同学,你之前已经问过一次好了。”同学口中的说一不二、严肃古板的实习指导老师朝她笑道,“我只是按照学校的规定,来做一次探访,别紧张。”

        是谁说实习指导老师凶的?

        丹染染原先就不太相信同学之间的传言,实习指导老师虽然不苟言笑,但也没挂过学生的实习课,跟她一番话下来,她慢慢没有了面对老师时产生的紧张局促。

        她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实习指导老师人很好。

        “你们班这么多同学里面,最初选择创业有5人,现在还在坚持的只有你一个人。”

        老师的话令丹染染惊讶,她记得有几个同学合伙创业卖奶茶,有人回家开农家乐,说年底给他们寄草莓,还有的开工作室做广告项目,以及做电商,那几个同学家里有钱有门路,他们都没能坚持到两个月吗?

        “创业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市场瞬息万变,有资源有钱比其他人的路子走得稍微轻松一些。现在回到正题,这两个月内你是如何打理你的书店的?第一个月是怎么做的,第二个月又是怎么做的。”实习指导老师转动她的笔,打开她的文件夹,开始采访记录。

        这相当于是梳理复盘,丹染染对此并不陌生。

        上个月书店调整营业方向,不再单纯卖书,通过销售茶饮和糕点获得钱来养书店;月底参加文化通识大赛给自己和书店提高一点知名度,到了这个月,将文化结合茶饮,既宣传文化,也蹭着热度推广自己。

        丹染染问:“热度是一时的,不是长久之计,既然决定要通过茶饮和糕点来养活书店,就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老师,我能问问创业的几个同学为什么会放弃吗?”

        做电商的同学属于倒霉,他事前做过调研,做的是外星球的零食和用品代购网淘。

        起初,生意火爆,他急于扩张,两周内人数从5人发展到30来人,然而就在此时,外面爆发战争,封锁航道,货运无法进来。仓库库存撑不了两周,他在这段时间尝试做国内物产自救,之前让他夸赞的星网精准推送成了他的致命点,用户看他不做国外海淘大量流失,他审时度势,觉得这战争一时半会停不了,没到月底就裁员解散工作室,好歹没有亏损太多。

        做广告项目的同学改图一个月,得到甲方答复要最初一版再改改后,恍然大悟,关了工作室到他爹公司上班当甲方去了。

        开农家乐和开奶茶店的同学遇到问题差不多,奶茶店的合伙人各有想法,朝令夕改,员工不知道该听谁的,顾客也凌乱,奶茶千千万,不行咱就换,就凉了。

        农家乐倒闭的原因据说是经营不善,但根据她的观察和同学对员工的吐槽,大致能判断出,同样是员工和老板产生了意见分歧,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无法如期达成目标,而且农家乐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项目,于是就倒闭了。

        “……原先我还在为你担心,现在看来,你是创业的5个同学中做得最好的。”

        实习指导老师感叹道,每周复盘,调整目标,从别人的失败里面汲取教训,她有预感,丹染染的书店能越做越大。

        丹染染听得惊心动魄,不由得记录起来,同学虽然涉猎其他行业,但他们的失败值得引以为戒。

        第一个同学创业失败的原因在于扩张太快,进货渠道来源单一,库存存量少,没有培养稳定的客户。要是不碰上战争,不到半年这些不足就能补全,可天不从人愿,碰上战争,犹如被扼住咽喉,日子一天天过去,库存见底时就是关门大吉之时。

        所以她自己的书店无论是书还是茶叶要有多个进货渠道,不能光依赖旧有的库存和固定的合作渠道,一旦茶叶被垄断,也是致命的;至于书籍,虽然书库还有很多书,但还是要进新书的。

        跳过第二个同学,至于,第三第四个同学的问题在于人的管理,嗯,这个值得注意,人心不齐难以成事,书单得加上管理类的。

        “我来之前跟几家出版社要了这几个月内新书的书单,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实习指导老师把名单发过去给丹染染。

        丹染染粗略一扫,上面有些书光看名字就让人心动,她大喜过望,“谢谢老师!”

        “对你有用就好。”实习指导老师到访结束,下午她还要赶去下一个同学那里,临离开前,她想起无意中看到的店:“对了,我经过外旧一区的时候看到有间书店即将关停,在清仓卖书,你要不要去看看?”

        “!”

        丹染染送走老师,跟微凉交接班,坐上飞行器赶去外旧一区。

        外旧一区的区域很大,像一个玉玦,环着新旧三区,又在新三区的东边缺一块,老师给的地址是位于旧一区的西北方向,距离广寒轻轨站约12公里。

        以轻轨站为中心辐射周边一公里内都是繁荣地段,大型连锁商超、大型农贸市场、体育馆、医院、儿童公园、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公寓、办公楼林立,比她们那片老式居民区还要繁荣。

        离开轻轨站范围一公里,一街之隔,这边商业街热闹非凡,那边沿街商铺挂着清仓大甩卖,喇叭声不断,无人问津,看着冷冷清清。

        老师看到的书店还不是沿街商铺,是沿街直入的小巷子,名为文津巷。

        巷子的名字取自“文人津津乐道”,约莫也从避暑山庄文津阁处得来灵感,很多城市有因地制名的习惯,比如金鱼街卖金鱼,纸行路曾经有许多手工纸作坊,状元坊出过状元……

        以此推断,文津巷就是以前卖书的地方了?

        实际上,巷子两边都是棚户房屋,除了距离巷口四五步的挂着“清仓”旗帜的精思书舍,再没有其他店了。

        这是一家棚户房改建的书店,面积不大,过道狭窄,满满当当的书从门内堆到门外,左右两边和中间过道的桌都摆满了书,屋里充满书籍独特的油墨味,好像走进自家的书库一样。

        丹染染很喜欢这种四面书架,被书包围的感觉。

        她仔细看书架上挤得不留空间的书籍名字,是一些哲学,华夏古代文学的书,书类正对应着书店的名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是朱熹的话。

        “老板,你的清仓是怎么个卖法?”

        店主是个年轻人,他玩着游戏,似乎战况还很激烈,眼皮也没抬,随口敷衍:“门外的书2星币一斤,门内的书左边100星币一斤,中间1000星币一斤,右边1万星币一斤,我后面书架的10万一本。”


  (https://www.uuubqg.cc/83463_83463674/3981419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