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帝国系统 > 第508章小岛国头很铁

第508章小岛国头很铁


根本不需要直接命中,丢在木船的旁边就会造成致命的威胁,甚至直接拦腰给炸断了。

        一百多条东瀛战船,一副气势汹汹,老远就举着战刀喊叫着,一波航弹丢下去,海上就下饺子了,满海面都是乱扑腾的东瀛人。

        直接炸毁的就不用说了,有的战船虽没炸毁,但整个船身都倾斜过去,海浪拍上了甲板,就见船上的人稀里哗啦的往下掉。

        秦寿和郑成功都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战况,就见船上的东瀛人依然举着战刀,眼睛瞪得通红,一脸的疯狂。

        秦寿叹道:"这些小东瀛的头是铁啊!”

        几波航弹丢下去,东瀛的战船就剩不到一半了,不管头如何铁,叫唤的多凶,也只能等着挨打,他们战船上的火炮射程根本够不到。

        航空兵返航后,十几艘战舰又包抄过去,离着还有近两公里,数十枚火箭炮弹就覆盖了过去,比起航弹威力还要大,吨位小些的木船直接就给掀翻了。

        火箭弹覆盖过后,对方只剩下破破烂烂十来条船,接下来十几艘战舰就自由发挥了,就像打靶似的,滑膛炮,重机枪,就见对方指挥官,举着刀最后疯狂的叫喊了一声,随着"轰隆"一下消失了。

        对于关外的大片地土地,楚杰研究了好些日子,最后决定,还是给子孙后代留些好地方吧,大明马上进入和平发展阶段,人口怕是会出现一个暴增阶段,翻倍绝用不了十年。

        不过,虽不搞城市基础建设,但关外大片的土地也不能全浪费着,蛮辫子一撤走,又挟裹走了一些人,比如一些顺民,目前关外也就百余万人口,大力发展农业暂时不现实。

        楚杰规划了一番,调了几个官员,又调了一个团的兵力,决定先将畜牧业发展起来,一些不适合机械化大面积耕种的土地,且水草又肥美的,干脆发展成牧场。当然,不能像草原民族一样,那种自由放牧方式不适合汉民。

        所以,干脆建成标准模式,将牧场固定下来,采取半投料的方式,前期也不需要投入太大,采用夯土帮那些关外百姓建好房子和暖棚,每一家划分出一片草场,有了前面的模式,后期百姓有样学样也就容易了。

        只是,让楚杰遗憾的是,大明竟然没几种太优良的牧草,而后世那些优良种子基本都是进口的。不过,暂时是进口不来,包括最急需的橡胶树,也只能先将就着用了,楚杰选了几种,还有一种是产于台的。

        至于适合机械化种植的土地,也采用农场模式,现阶段,只要关外能提供几十亿斤粮食,几十万只(头)畜类,就足够整个大明丰衣足食了。

        忙忙碌碌到了七月份,李双儿也到了预产期,楚杰本想去关外瞧瞧,暂时也没办法离开,与此同时,蛮辫子进入吉林后不久,犹犹豫豫的就不肯前进了,明显是想再拖一拖。

        不过,楚杰暂时还顾不上那些蛮辫子,秦寿已发了几次电报,那些东瀛小土豆的头真得很铁,像赶死队一样,大战船快打光了,人家就造小木船,用浆划着也往上冲,就算船被炸成了小木板,人家拿着小木棍也巴拉着往前划。

        楚杰有些无奈,在没打之前,就意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有时武器先进,并不能决定最后的胜利。

        何况华夏人,受儒家思想影响,都带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思想,很难做不出灭绝人性的事。

        楚杰深知小东瀛的揍性,要打就彻底打服他们,否则,他们就瞧不起你,会把你的忍让当作软弱,会将手下留情当做没胆量。

        对于他们这个民族,就要拿出灭种的劲头打,他敢把脑袋送过来,就毫不犹豫的砍下去,那样他们才会怕才会服。

        不过,这种事华夏人干不出来,楚杰虽然可以逼着军队打,但是时间久了,士兵一定会出问题的。

        避免士兵厌战,虽然可以采用轮战的方式,却也不是长久之计。

        楚杰先是向全军下达了一道命令,做好随时登东瀛岛作战的准备,同时,请某皇叔给朝鲜国下了一道旨,让其出兵五万到东瀛作战,不需要他们冲锋陷阵,跟在屁后打扫战场抢东西即可,抢到的东西五五分。

        要说最恨东瀛的,无疑是朝鲜国,万历年间,若不是大明出兵,朝鲜国差点就被东瀛给灭国了。

        朝鲜国世子李渓,在京师已经有些乐不思蜀了,不过,一听说要让他们国出兵打东瀛,激动的当即向大明皇帝提出了辞行,要回国参战。

        大明军队那么强大,他们只跟在屁股后捡便宜,在他看来,这是白赚功绩和政绩的机会。李渓兴致勃勃的要回家参战,太子也着急了,他是堂堂大明太子,怎么能輸给一个小国的世子,不过,不敢找他父皇和楚杰,而是跑去央求周皇后。

        周皇后一口就给拒绝了,就生这么一个儿子,若是出了什么问题,岂不连个继位的都没有了,虽然现在的皇权没实权,那也是大明的象征。

        再说,楚杰也不需要赚功绩和政绩,根本就没有继位的竞争对手。

        书院的学员,十七位正式高中毕业,对于大学的课程,楚杰也有些头痛,好在有现成的讲义,楚杰将资料全给了这些学员,让他们自己研究着学,实在是搞不懂的,再抽时间给他们讲。

        现在能给他们讲课的也只有楚杰,柳如玉虽然早就修完了高中课程,但是到了福州后,根本没多少时间再学,最近才又捡起来,不过,修得是财经和经融方面的课程。

        这十七位,算是楚杰培养出来的高才生了,楚杰也没让他们死读书,都安排到科学院的实验室半工半读,有了这些高才生,楚杰也感觉轻松了不少。

        楚杰又将赵虎子、孙二妮、宋宝玉等几人召回来,这几人当时的成绩是最好的,不过,到福州后,楚杰手下实在缺人才,不得以才将这几个学员给拎出来,几人的实践经验是有了,不过学业上却耽误了,以他们的水平,搞搞电力电路什么的还成,再想提升就难了。


  (https://www.uuubqg.cc/70616_70616270/4211820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