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春秋狼烟 > 第十章 拿捏有度

第十章 拿捏有度


  为了确保这次赵氏的改革能够一举成功,在阳虎和史黯前往晋阳之前,赵鞅与阳虎利用节后仅有的一段时间,夜以继日讨论着改革的内容和步奏,这一段时间二人之间犹如一个人般,在许多问题上都能够达成共识。

  使得赵鞅对阳虎这么一个佞臣,奸臣,能臣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此后赵鞅常想如果阳虎是一个正直的人,或许以他的能力成就一番功名绝对不成问题。

  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不是你想就能成功的。

  晋阳。

  晋国赵氏的改革就要从这里开始了。阳虎果然是一位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人物,到了晋阳之后,即刻推行赵鞅的改革思路。为了能够顺利推行改革,一上任阳虎就把七个不积极推行改革的人员给杀了,其中一个还是赵氏的宗亲。

  告状的信札犹如雪片般飞向绛都,但依然挡不住阳虎推行改革的脚步。现在阳虎要认真推行赵鞅的改革之路了。

  一是丈量土地,实行租种。

  由于此前,赵鞅曾在晋阳进行过土地改革,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阳虎到了之后为了将晋阳的经验迅速推广到整个赵氏的封邑,即刻带领人马对晋阳、潞地、百泉等赵氏的封邑以及邯郸周边的土地进行丈量。丈量结束之后,阳虎即刻发布文告,以租赁的形式将土地租给没有土地的百姓种植,每年按照土地的多少进行收税。由于赵氏的土地广阔,于是按照以一百二十步为宽,二百四十步为长为一亩的标准向外租种,而且赋税极低。

  二是奖励军功,按功行赏。

  赵鞅曾在铁之战中说道:“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以这个为基础,阳虎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规定每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每户必须出一名男丁参加军队,杀敌五人以上将取消该户中一人的奴隶身份,使其成为自由人。如果在特别艰苦的战争中战胜敌人的,原来是上大夫的封赏一县的土地,下大夫封赏一郡(当时郡比县小),普通士人封赏田地十万亩,平常百姓和从事经商的人,将给予更加优厚的政策,使其生产买卖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

  这个命令的颁布,大大鼓舞了人们参军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奴隶来讲更是绝好的消息,只要能够多杀敌,不但可以使自己成为自由人,而且还可以将家人也变成自由人。于是乎通过这次变革,赵氏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三是推行郡县,垂直管理。

  由于晋国政出私门,世卿大夫的子弟不用打仗就能够得到很高的职位。为了改变这一弊端。赵氏改革规定,对于因功得到封赏的士大夫实行郡县制管理,取消过去的世袭制度,郡守、县令直接对赵鞅负责,由赵鞅任免。如此一来,赵鞅就可以通过任免的形式牢牢抓住了封邑上的官员。

  除此之外,赵氏还进行多项改革。

  经过阳虎在赵氏封邑上的改革,原本荒凉的晋国北部一下子活泛起来,为了进一步扩大改革的效果,让更多的人受到赵氏改革的丰盛果实,阳虎还派人前往各国散布消息,宣传赵氏的改革。一时间整个中原大地都在传诵着赵鞅改革的事情,许多没有土地的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前往晋阳、百泉等地。

  人口可是资源啊!人都跑光了,国君还领导谁呢?为了防止人口流失,许多国家不得不出台政策,限制出境。但既是这样,依然阻挡不了平民百姓逃往晋阳的趋势,不到一年的时间,晋国赵氏封邑上的人口就大量增加起来。

  人云亦云,看样学样,是国人的通病。

  眼见赵氏改革取得丰厚的成果,韩氏、魏氏以及智氏等都紧跟着赵氏的脚步在自家的封邑上进行改革,以求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改革的效果却不尽相同,许多人只是学到了皮毛,并未学到实质,依然挡不住百姓继续向赵氏封邑上流入。

  改革从来都是与矛盾相生相伴的。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矛盾自然也随之产生。首先是邯郸的赵籍趁机劫持前往赵氏封邑的各国百姓,以至于周边的百姓都不敢经过邯郸。为了对付赵籍的抢劫,阳虎在请示赵鞅之后,开始在晋阳组建军队,从前来投奔的百姓中选拔将士,很快就组织到了近万人的部队,专门用来护送各国前来投奔的民众,并多次打退赵籍的抢劫。

  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在组织军队抗击敌人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阳虎的私欲也慢慢膨胀起来,开始在晋阳军官中发展自己的私人力量,并擅自将晋阳金库的钱拿出来网罗人心。

  阳虎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尤其善于拉拢和蛊惑。时间久了,一些新提拔的军官只知阳虎,不知赵鞅。

  事情到了这一步,赵鞅若再不出手,赵氏就该换姓了。

  半年后的一天,赵鞅命人儿子赵无恤请到书房。待赵无恤来了之后,赵鞅将一封书信交到了赵无恤的手中,“你好好看看。”

  赵无恤拿起书信看罢大惊,原来这封书信是史黯写给赵鞅的,信上说阳虎私自动用晋阳金库的钱财笼络军官的事情。

  “你如何看待此事?”赵鞅不动声色的问道。

  赵无恤道:“阳虎此举无疑是想将晋国变成当年的鲁国,由自己独立掌控,看来他的尾巴又要翘起来了,父亲大人绝不可掉以轻心,应早做决断。”

  “说确切点,应如何早作决断,是派兵杀了他还是叫人跟他对质,当面揭穿他的罪行。要知道他可是我赵氏中兴的关键人物,若不是他在晋阳积极推行我的改革思路,我们那有今天的实力,你可知道通过阳虎的努力,当下赵氏封邑上的人口是原来的二倍还多,这些可都是阳虎的功劳啊!”

  “父亲所言极是,但儿臣在想,现在若不对阳虎加以管控,我怕他会犯鲁国的错误,进而谋取我赵氏的基业。此人可是不折不扣的治国之奇才、丧国之诡才,一旦给了他机会将会将赵氏乃至晋国搅得天翻地覆。”

  “既然阳虎是你推荐的,那你说说应怎么处理此事。”赵鞅又把问题推给了赵无恤,他想借此机会试试儿子在棘手问题上处理才能。

  赵无恤稍作思考,“要处理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需将阳虎召回绛都,直接把密信交给他,随后以此为由将他留在绛都,离开了晋阳,阳虎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对我们造不成任何威胁了。至于晋阳我们再另行派人前往即可。”

  “也好,就依你之计,速派人前往晋阳召阳虎会绛都议事。”对于儿子赵无恤的建议,赵鞅认为可行,必定对于一位对于赵氏有大功的人实行杀戮,那可是很伤人的事情,会大大丧失民心的,今后谁人还敢来投奔赵氏。

  几天后,意气风发的阳虎回到绛都,他自认为自己是赵氏的大功臣,赵氏一门都应该感谢自己才是。至于动用金库的事情他自认为做的天衣无缝,不会留有后患的,所以没有太多的考虑,阳虎就赶回绛都了。

  果如他的想象一样,当阳虎回到绛都之后,赵鞅,赵伯鲁、赵无恤、赵罗等赵氏重要人物以及重要家臣一起设宴宴请阳虎,宴会上赵鞅对阳虎在晋阳的改革给予高度评价。随后所有人一一向阳虎敬酒不断赞扬阳虎的改革之功,不一会儿阳虎便在众人的赞誉中昏昏然了,大着舌头吹嘘自己的功劳,俨然一副晋阳之主的做派。

  望着已经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的阳虎,赵鞅默默看着他一言不发,脸上时不时略过一丝微笑。

  等到宴会结束,赵鞅与赵无恤将阳虎请到书房。

  阳虎醉醺醺的说道:“主公召我有什么重要事情吗?”

  赵鞅猛的转过身,厉声道:“大胆阳虎,你可知罪?”

  阳虎一惊,一脸茫然的问道:“阳虎不知,请主公明示。”

  “哼---,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了。”赵鞅立即沉下脸,愤怒的将一封信摔到阳虎面前,“你自己看看吧!”

  啊?

  看完信,阳虎一下子酒醒了,跌坐在地上。这封信清楚的记载着阳虎私自动用晋阳金库的钱财的时间,次数以及数目,还有笼络官员的姓名等等,与现实一分不差。

  “阳虎,私下里结交军官可是死罪。”赵无恤跟着说道。

  阳虎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喊道:“主公,冤枉呀!这是典型的诬告。对于主公您,我阳虎绝无二心,绝无二心啊!”

  “阳虎,你敢说没有此事,要不要我叫人和你对质,还是你自己从实招来?”赵鞅冷笑道。

  见赵鞅已经掌握了如实的证据,阳虎只好从实招了自己在晋阳的所作所为,最后阳虎道:“我自知罪孽深重,只求主公能够放我一马,我会立即离开晋国,不再染指赵氏的事情。”说罢,阳虎长长的跪倒在赵鞅面前。

  赵鞅望了一眼身边的赵无恤,赵无恤默默的点点头。

  他的意识很明确的告诉赵鞅,阳虎已经认卯了。

  于是,赵鞅又换做一副笑脸,上前双手扶起阳虎道,“阳虎,快快起来,谁能没有个三差两错呢。你在晋阳为赵氏所立下的功劳,我和诸位大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语双关,绝对的一语双关。

  这句话,听到阳虎心里更加毛了,原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全在赵鞅的掌控之中。眼前的这个男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随后,赵鞅继续说道:“这次召你回来确实是为了奖赏你,我看你来赵氏这里也有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妻室。近期我从晋国的士大夫中给你挑了一户好人家的姑娘做你的妻子,另外我也在绛都给你买下了一处院落,今后你的生活也就有着落了。这就是我召你回来的本意,不要想太多了。”

  说完,赵鞅拍拍阳虎的肩膀,温和的说道:“收拾一下,等会让管家带你去看看院子,另外你去从库里领点钱好好收拾一下。”

  事情到了这一步,阳虎还能说些什么呢?

  “阳虎谢谢主公不杀之恩。”

  “去吧。”赵鞅目送着阳虎离开书房。

  从天堂到地狱,再从地狱带回天堂。阳虎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唯唯诺诺的走出赵鞅的书房。这次他一下领略到了赵主父的威力,从头到脚、彻彻底底的佩服了。

  几天后赵府为阳虎举办了热闹的婚礼,此后阳虎再也不敢生非分之想了,变了个人一样,悉心辅佐赵氏。


  (https://www.uuubqg.cc/58_58422/310074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