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春秋狼烟 > 第十三章 晋阳城

第十三章 晋阳城


  筑城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查看完封邑上的收成之后,赵鞅即刻返回绛都,着手调集人马百姓前往晋阳筑城。

  一时间在晋阳筑城一事就成了赵氏整个家族的大事。除了整天驻扎在工地坚守筑城的家宰董安于之外,包括家主赵鞅、长公子赵伯鲁、长公主季嬴、二公子赵无恤、少公子赵罗以及赵氏的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晋阳工地查看工程进度。

  似乎这三年的时间,赵氏有且只有这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

  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

  一晃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事实证明,董安于不仅是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家,经过三年的建造,公元前497年春晋阳城终于建造成功。为了坚固起见,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

  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当即决定带着家人和家臣前往晋阳视察。

  赵城晋阳。

  当赵氏大宗主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新建的晋阳城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家主赵鞅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

  “伯鲁,你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赵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长公子赵伯鲁道。

  “好,这座城池再好不过了。”赵伯鲁唯唯诺诺的答道。

  “嗯---,我也觉着不错。”赵鞅高兴的说道,最后赵鞅转头问赵罗道:“你说说这晋阳城怎么样?”

  赵罗左瞅瞅右看看后说道:“这晋阳城不错,很好啊!”

  “难道你就没有看出这晋阳与绛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赵鞅反问道。

  赵罗摇摇头,“父亲,我没有看出来晋阳与绛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啊!不就是一座城池吗?那儿还不都是这个样子啊!”

  赵鞅微微的摇摇头,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无恤,你说说这晋阳有什么与绛都不同的地方?”

  要是从赵鞅的内心来说,他很不愿意带这个相貌一般的赵无恤来晋阳。但是鉴于当初姑布子卿的预言,于是赵鞅硬是忍者心中的不愿意,还是把赵无恤带来了,或许让他见识一下赵氏未来的封邑会有些好处,至于到底有什么好处,当下他也说不清楚。

  赵无恤凝望这晋阳宽阔的街道说道:“这里与绛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绛都人气很旺,而晋阳却没有人气。”

  嗯?

  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愣住了。其实他的内心想说的也就是晋阳的城池虽好却没有绛都的人气。不曾想竟然让这个庶子给说中了。

  “嗯---,你说的不错,这座城池所缺少的就是人气。”赵鞅喃喃的说道,随后带着众人向晋阳赵氏的府邸走去。

  众人坐定后,赵鞅环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

  “好啊!董家宰亲自督建的城池果然不同反响啊!”虽然一直以来,周舍很是不服人,但是这一次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对董安于的筑城水平佩服的五体投地。

  听完周舍的溢美之词,董安于谦虚的说道:“哪里哪里,要说这建造这晋阳城,主要是主公的英明决策,我不过是尽了一些人臣的责任罢了。”

  傅便听罢跟着说道:“家宰也不要推辞,修筑这晋阳城,你可是功不可没啊!”

  听完家臣们的赞美之词,赵鞅问道:“我也知道家宰修筑这晋阳城很是不易,但是诸位看完这座壮观的晋阳城之后,难道不觉着缺点什么吗?”

  嗯?

  众人听了不由一愣,“这么好的城,还缺什么!”

  缺什么呢?

  众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其实在来的路上,赵无恤已经说出了晋阳缺少人气的话来,但是这一次赵鞅还想听一听家臣们的意思。

  既然大家都说不出来晋阳缺少什么,于是赵鞅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董安于的身上,“先生你一手修筑的晋阳,那你说说当下的晋阳缺少什么?”

  “人气!”董安于想都没想的说道。

  人气?

  听完董安于的话,所有的人恍然大悟,确实如董安于所说,晋阳的人确实是太少了,一路上走过去,几乎没有见到几个人啊!

  “先生所见正合我意,这偌大的晋阳城就是缺点人气,人太少了。”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象征一个家族、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除了土地就是人口。同样衡量一座城池的标准不仅仅在于它的城墙和街道,还有的就是人气。一座城池如果没有了人气,建设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面对偌大的晋阳城,赵鞅首先就想到的是如何增加人口,“诸位一路走来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座宏大的晋阳确实没有几个人。现在诸位都谈一谈如何增加晋阳的人口!”

  城池建好了,新的困难又来了。

  姑布子卿想了想后,拱手说道:“主公,诸位,增加人口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具体说方法有二:一是将周围的人口迁入晋阳;二是鼓励城池里现有的百姓生育的同时减少他们的赋税;十多年后晋阳的人口将会有较大的增加。”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时间是不是有些长了?赵鞅听罢说道:“先生的办法自然是好,今后我们当然会这么做;但是如何解决当下晋阳的人口问题呢?总不能让这么好的一座城池空闲几十年吧?”

  说罢赵鞅望着董安于,用目光征求他的意见。

  董安于想了想道:“主公,诸位大人,其实筑城之初我也就想这个问题了,主公是否记得您还有五百多户的了奴隶寄养在邯郸?”

  一提这话,赵鞅立即想起来了,“嗯,不错,你说的不错。当年我刚即位赵氏宗主之位的时候,卫国为了表示祝贺,曾将五百多户奴隶送给我作为贺礼,由于绛都城里放不下这么多的人,我把它们就寄养在了邯郸,到今天已经有些年头了。数十年过去现在这些人生息繁衍应该也不少了,晋阳城新建正是要回来的大好时机,就是不知道邯郸赵午会不会赖账?”

  周舍听罢说道:“应该不会,必定从辈分上讲赵午还是您的堂弟,我记得当年寄养在邯郸的时候,我们跟他讲的也很清楚。我想他应该不会赖账的。”

  赵鞅听罢点点头,“那好就这么定了,我这就派人前往邯郸要人。”

  一听说赵鞅当下就要派人前往邯郸,董安于立即制止道:“主公,数十年过去,今天的赵午早就不是当年的赵午了,为了安全起见,臣建议还是先派人将赵午请到晋阳来,再告知他要人之事。”

  经董安于这么一提醒,赵鞅也觉着直接派人前往邯郸直接要人确实有些不妥,“好,就依先生之意。就说晋阳新建成功,请赵午前来饮酒庆祝,酒宴上我再向他提说索要五百户奴隶的事情。”

  “主公英明。”董安于赞道。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随后赵鞅书写请帖,派人送往邯郸。


  (https://www.uuubqg.cc/58_58422/310069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