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之作死日常 > 第54章 强国

第54章 强国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秋天,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林如海的皇家理工学院开始招生了。学院建在京城的西郊,学院内有山有水,风景优美;林如海自任院长,学院所用的教材有的是林如海亲自编写的,有的是他组织人编写的,或是由西洋那边翻译过来的;教员有通晓理工科的中国人,也有国外的传教士,和利用海商从国外招募来的人才。

  招生时,尽管与当时学子所学的科考时文不同,但有太上皇这个招牌在,还是吸引了许多贵族子弟。林如海对这些一概不管,只考较他们的智力和动手能力,结果他选了一百零八个学生,有贵族子弟,也有平民子弟;其中赫然有他特招的林佑小少年以及刘夫人的五哥,这些学生中林佑小朋友最小,年仅十岁,而年龄最大的就是刘夫人的五哥刘毅了。林如海除了因他是刘夫人娘家最有希望撑起那个家的人外,还有更重要的是他对‘天工开物’的喜爱和理解,以及这些年的亲手实践。

  对于林佑,林如海是准备将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未来的校长培养的。而林佑也不负所望,他后来成为一任德才兼备的并有无数发明创造的著名校长,并把皇家理工学校办成了中外闻名的综合性大学,这所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精英人才,成了后世天下学子向往的圣地,中华强盛的发源地。这是后话。

  因为林如海的身份,他极力推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各种在当时的西方被定为异端邪说的思想,在这里都有市场,如“日心说”等等。自是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林如海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和优厚的生活待遇,并亲自接见他们,为他们颁发聘书;使得这些人才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全心全意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贡献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

  林如海的皇家理工学院的首次开学的典礼盛大而隆重,林如海和皇上都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演说,将一些普通人家子弟的学生激动得热泪盈眶,山呼万岁,并发下誓言:“为振兴中华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朝廷,报效太上皇,报效皇上”。

  与此同时,林如海让人办的水泥作坊早已生产出了大量的水泥,已用于重要的河堤上,过些日子,将要用于京城和各大州府的道路、以及各个官道上;在河北唐山,开滦煤矿已开始开采,很快焦炭也将炼成,林如海打算在那里建一个大型炼钢厂,到时钢材的质量和产量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林如海的计划里,因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大幅度的提高,一些简单的机械也将做成,如轴承、齿轮、发条、弹簧等等。一些特种钢材也将生产出来,到时无缝钢管以及更高层次的压力容器,各种高强度的刀具都将会出现,各种机械加工如车床、铣床等设备也能生产出来,这些为后来机械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纺织机、医用的一些器械以及农业机械和枪械大炮等也将会做出来;由于许多西洋科学精英的到来,一些西方先进的工业工艺被带了进来,蒸汽机眼看就要成功;而橡胶和油漆等绝缘材料的出现和改良,使发电也有了可能;他还派人去黑龙江那边去寻找异世里说的大庆油田。

  现在心情最欢畅的非皇帝莫属,原来压在他头上的指手画脚的太上皇现在很少干预政务了,还带人搞出了这么许多好东西,而且现在太上皇是一心办学、办实业,为了社稷江山在培养人才,使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已初现传说中盛唐时的万国来朝的盛况。

  自己的新皇后,貌美才高,情趣十足,还解决了千年来的粮食问题,这土豆、玉米之类都是皇后娘娘的嫁妆,这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功德啊;这水泥、火柴等作坊她在大婚之前就都给了朕,还有那带来滚滚财源的玻璃坊……

  皇上是越想越开心,听自己的父皇说,很快他的纺织机就能做出来,到时,自己的子民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而且,这纺织机是可以纺羊毛的,到时草原上的部族就会大量的养羊,这样草原上牛马的数量就会大幅度减少,对中原的威胁也将会减少。

  想着父皇说的,以后他们能造很大的船,很大的炮,能漂洋过海,能去开疆辟土……

  皇帝就这么带着他父皇给他的梦想,笑容满面地来到他皇后的宫中。

  林黛玉现在也很幸福,皇帝现在对她几乎是专宠,自她进宫后,皇帝去其他宫中的次数只一两次,且不过是过去看看两个公主。太上皇是自己的父亲,自是不用说,太后娘娘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闺女,两人相处的模式有点近似于现代的闺蜜,后宫中就数她的话最管用。不过她还是学习了林如海的新的管理制度,并把它用在了管理后宫上,果然是事半功倍,现在她又在筹备皇家女子学校,准备在明年春天招生。她的生活虽然没有了以前的诗情画意,但也少了以前的无趣和无聊,变得充实丰富而多彩,幸福而尊贵。

  她这里幸福如意了,那吴贵妃、陈淑妃、贾元春、周嫔等可不高兴了,她们本来见到皇上的机会就少,现在就更少了,可她们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她们如果去针对皇后,皇后娘娘马上就能找到恰当的宫规,对她们进行处罚,她们受罚了,即使再冤,太上皇、太后、皇上都站在皇后一边,几次吃亏后,她们学乖了,也不同皇后闹了,只是跟在皇后身边,帮着皇后做做杂事,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皇上,只是皇上似乎已对她们失去了兴趣。

  这不,皇帝来到了坤宁宫,就看见陈淑妃和贾元春在下棋,周嫔在绣花,而他的皇后正坐在躺椅上看书,听得外面通报,陈淑妃、周嫔、贾贵人均跪了下来:

  “臣妾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独黛玉缓缓地站起来,正要行礼,手已被皇帝拉住了:“皇后免礼吧,你们也起来吧,都跪安吧。”

  这几个如何甘心,可皇帝一个眼神都没有,她们只得磨磨蹭蹭、不情不愿地走了。

  皇上携手和黛玉坐在新式的长沙发上,随手拿过黛玉刚刚看的书,见上面全是外文,一个字也不认识,皇上放下书本,笑着问:“皇后刚刚在看什么书?”

  “是父皇拿来的西洋话本,主要讲一些西洋人的日常生活。皇上,臣妾听父皇说,西洋人大部分人都识字,而我国却大部分人不识字。父皇还说西洋有的国家竟实行义务教育法,就是由国家出钱出力,强制未成年的子民必须上学接受教育的制度。”

  “哦,竟有这样的制度,看来西洋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啊。”

  “是啊,我们虽说不一定和他们一样,但也可以效仿一二。前阵子听沈家舅母说:沈家舅舅在家犯愁:因为太上皇搞实业,农民和工匠都变得富有了,而读书人的境况却一点没变,舅舅在发愁,怕以后读圣贤书的人会越来越少。于是臣妾就想,如今的国库已比以前丰盛了许多,我们何不拿出一部分银钱出来做这利于千秋万代的事?臣妾的想法是,由官府出钱办一些启蒙学堂,主要教平民子弟三百千之类的读物,再教些实用的算学。教员嘛,反正官府每年都要出钱给那些秀才,虽然这些钱并不多,还免了举人老爷们的税收,皇上就下旨提高这些这些秀才、举子们的待遇,再命他们每年必须在这样的学堂教多少时辰的课,如果他们愿意多教,那就给一定的束條。”

  皇上听了林黛玉的话,顿时茅塞顿开,苦恼了许多时的问题,竟被他的皇后轻巧的解决了,皇上不由得想仰天大笑,他觉得他的美丽的皇后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他的天使,不仅能给他带来欢乐,还能帮他排忧解难。他匆匆地搂了搂他的皇后,就回御书房召集他的大臣商议他的皇后的提议去了。

  原来前几年有的大臣因土地兼并严重,平民税负过重,提出了‘官差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设想,但遭到了其他大臣和许多‘读书人’的反对,这固然是这些人守旧,但好多的‘穷秀才’不仅仅是说说而己,确实因读书成本过高,许多读书人确实清贫得很;再说了,叫这些人当差,这些读书人好多是手无搏鸡之力的人,他们能干什么?如今皇后的提议虽然简陋些,但却兼顾了各方的利益,综合了各方的有利条件,自己再找自己的大臣完善完善,定能利国利民,为帝国的千秋万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一路上想着,自己再努力点,有父皇和皇后的帮助,那什么秦皇汉武都得被他赶超,自己一定能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


  (https://www.uuubqg.cc/53_53899/330472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