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 190 番外3 我心安处是故乡

190 番外3 我心安处是故乡


李惠兰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父亲是江城医药厂的检验员,  母亲是制药厂工人,从小看惯了白大褂,她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

        插队下乡当知青,  被分到养猪场的时候,  李惠兰差点要疯了。

        她爱整洁、爱干净,哪怕住在茅草房里也要把大通铺收拾得一尘不染,  可是养猪场?满地都是泔水残渣,  满鼻子闻到的都是猪屎臭,每次一回来整个人身上都有味儿,简直让人崩溃。

        可是能怎么办?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陶南风、萧爱云被分到修路队更惨,  大太阳底下挥舞锄头干体力活,女孩子哪能做那个!

        李惠兰以为陶南风会扛不住,没想到她和萧爱云却闯出了一片天,不仅从罗宣那里弄来一口铁锅,  还和修路队的人打成一片,队长向北带人过来指导知青们做饭、弄菜,  知青生活总算有了一份光亮。

        后来,  在陶南风的帮助下,  李惠兰进入农场医院当见习护士,  熟悉的消毒水味让她安心。她像干涸的海绵一样吸收着医疗知识,  哪怕是挤脓血、清伤口她都甘之如饴,  因为这是她的理想。

        陶南风的理想是成为伟大的建筑师,李惠兰的理想则是成为一名好医生,  能够让她看病、治病,天天干干净净生活在充满消毒水的医院里就行,至于伟大不伟大,她没有更高的追求。

        现在她在一步一步地靠近自己的理想,  李惠兰觉得很幸福。

        农场医院扩建,李惠兰临危受命前往江城购买医院设备。因为这是她未来要工作的医院,李惠兰很有主人翁精神,考虑到农场缺钱、缺资源,既要便宜又要买到最好的设备,因此她拿着陶南风提供的采购清单研究了半天,将设备分为两类。

        一类要求消毒到位、安全卫生,那就必须买新的,另一份像病床、担架、输液架这类用旧的没关系。她往江城各大医院跑了个遍,终于打听到七医院准备淘汰掉一批七成新的医疗设备。

        李惠兰打算到七医院设备科,因为是第一次谈生意,提前做了很多功课,拟好设备与价格清单,准备单刀赴会。

        可是魏民坚持陪同,理由还很充分:“向场长专门派我陪你,你一个女孩子,万一被人欺负了呢?我是保卫科的科长,保护你就是我的职责。”

        李惠兰第一次认真看向魏民。

        魏民个子高大、体格健壮,做事冲动、嗓门大,工人子弟的派头十足,李惠兰向来喜欢的是斯文有学问的医生,对魏民并没有什么心思,只拿他当伙伴。

        “我要是去七医院找设备科的领导谈生意,又不是去打架,你跟着做什么?你那一脸凶神恶煞的,我还怕人家以为我是去闹事的呢。”

        魏民一听,立马比划了一下胳膊:“你谈生意,带着我还是安全一点。”

        李惠兰被他逗笑了:“行吧,行吧,那你只能悄悄跟着,不许站出来吓人。”

        魏民连连点头:“没问题!”

        两人匆匆赶到七医院,没想到医院的人一看到湘省秀峰山农场的介绍信立马摇头:“不是我们鄂省的单位啊?那不行,你们就算买了设备也拖不回去,白瞎。”

        李惠兰急了:“我们有办法把设备拖回去,就让我见见设备科的领导吧。”

        见对方依然不同意,李惠兰只得抬出她爸爸的名号:“我是李开诚的女儿。”

        李开诚是江城制药厂的检测员,在医疗系统人脉广,对方听到这个名字愣了一下,态度变得和蔼起来,瞅一眼李惠兰,笑着问:“原来是老李的女儿?”

        七十年代医院管理相对比较混乱,人情面子比规则大。医院办公室的人见是熟人,抬手便为李惠兰开了绿灯,允许她和魏民进了医院门诊大楼后面的一栋两层办公楼。

        李惠兰和魏民一起走进后院,魏民冲她竖起了大拇指。

        两人走到办公楼一楼设备科科长办公室,刚一进门就被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轰了出来:“你们是哪个?跑到设备科来做什么?我跟你们说,医院的事情跟我们没关,别来找我们闹!”

        李惠兰莫名其妙:“我们不是闹事的!”

        看中年男人动作粗鲁,魏民怒了,上前一把将他推开,将李惠兰护在身后:“我们是过来买旧设备的,你激动什么?”

        魏民虎背熊腰、身形彪悍,胳膊伸出来一推力气很大,中年男人连退了三步才稳住。

        人都畏惧强者,见到魏民如此强壮他不敢再凶,再一听是来买设备的,面色变得和缓了一些,解释道:“哦,我还以为是闹事的。昨天七医院出了人命,病人家属在闹腾,我以为……进来进来,我们见面谈。”

        李惠兰让魏民留在门外,自己走进办公室拿出采购清单,开门见山地提出要购买医院的旧设备。

        中年男子是设备科的简科长,见李惠兰是个姑娘,便端起了架子,坐回椅子,打着官腔:“啊,这些设备是淘汰下来的国有资产,不能卖……”

        李惠兰是个聪明人,压低了声音:“简科长,我按照新设备的三成价格给钱,至于你们医院怎么做帐我不管,怎么样?”

        简科长眼睛一亮。

        李惠兰继续游说:“我们是湘省农场,地处偏僻,买了也就买了,至于用什么名目购买,那是你们的事情,我只希望价格便宜。一锤子买卖,我们农场也不会再来第二回,怎么样?”

        简科长听懂了她的潜台词,她这是让他安心卖设备,外省单位采购不会留下把柄与后患。

        他正在犹豫,门外的魏民重重咳嗽一声,故意喊了一句:“不能卖就直接买新设备,走走走,抓紧时间赶下一家。”

        李惠兰假意应了一声,怅然叹了一口气:“唉,可惜,那我走了……”

        刚走出两步,简科长便把她叫住:“你这个同志着什么急啊,来来来,我们详细谈谈。”

        一个小时之后,李惠兰高高兴兴从办公室里出来,冲着魏民抬起手掌。

        阳光斜斜照过来,映在她笑得灿烂的面庞之上。原本清秀平实的五官舒展明媚,有一种别样生动的美。

        这道阳光同时也照进了魏民的心窝。

        看到魏民愣神,李惠兰得意洋洋一挑眉:“傻站着做什么?这事儿成了!来,击个掌!”

        魏民缓缓抬起手,与李惠兰手掌相对,“啪!”地一声脆响,肌肤相接,魏民的脸忽然就红了。

        接下来的岁月,两个年青人在朝夕相处中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

        1977年12月高考恢复,不爱读书的魏民根本就不打算考,可是架不住李惠兰热情高。而且李惠兰是那种对自己人要求比较高的人,因为在家是长姐,底下有弟弟、妹妹,她从小被严格要求长大,很有点长姐风范,责任心强,喜欢往自己身上揽事。

        魏民不想看书,李惠兰就抱着课本来找他一起复习;魏民不想做题,李惠兰就当着他的面一遍又一遍地讲做题思路。

        李惠兰的道理一套又一套:“我肯定是要当医生的,这次高考打算报考江城医学院,按照我现在的成绩应该能够考上。我去江城读书四年,你怎么办?我知道你不喜欢读书,但你得跟着我一起进步,不能落后。”

        魏民抱头惨叫:“救命,我好不容易混到高中毕业,再也不想看一个字,为什么还要考大学?我不去!我就在农场当保卫科科长,保证咱们农场安全、安定,不行吗?”

        李惠兰拿出陶南风写来的信,指着里面的几行字念给魏民听。

        “农场不会停滞不前,它会和这个世界一样不断向前发展,会需要更多的人才,老师、医生、技术员、经济师、建筑师……

        高考恢复之后,国家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时机,我们年青一代更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考上大学,在大学里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农场所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只有这样,农场才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会越来越好!”

        李惠兰念完之后,恨不得把这份道理掰碎了灌进魏民脑子里。

        “你不信我的话,难道不信陶南风说的?陶南风都说了,未来国家、农场需要有文化的人才,哪怕是保卫工作也需要有专业知识才能做得更好。大家都在追求进步,你一个人坚决不肯参与学习,迟早会被国家、被时代淘汰!”

        听李惠兰说得这么严重,向来头脑简单的魏民吓了一跳:“这么严重啊?那……那我要是报了名考不上怎么办?”

        李惠兰斩钉截铁地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行。考不上本科考专科,考不上专科就明年再考,总之吧,陶南风都那么努力了,咱们也不能拖落后是不是?”

        魏民自此被套上紧箍咒,乖乖拿起课本,愁眉苦脸地读书做题。

        转眼到了1978年3月,李惠兰顺利考上江城医学院,魏民报的本科院校没有录上,倒是被他随便填的一所专科学校录取。

        魏民拿着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欢喜得找不着北:“湘省公安技术学院!我竟然考上了?就那么点分也录上了?”

        其余几个都笑:“你走了狗屎运呗,今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年,从十月到十二月,只有两个月时间复习,大家准备时间都不够,估计这个公安技术学院没有敢报。”

        魏民笑得嘴巴都要咧到耳根了,一把将李惠兰抱起来转了两个圈圈:“太好了,我考上了!我可以当公安了!”他从小都想穿上公安制服,威风八面地走在大街上,那些犯罪份子闻风丧胆。

        没想到,现在这个梦想竟然能够实现。

        李惠兰笑着拍了拍魏民的头顶:“傻瓜,现在不怪我逼你学习了吧?”

        魏民哪里还舍得怪她半句,忙不叠地说:“不怪不怪,你就是我的福星,福星高照!福星高照!”

        一句福星高照被农场上下传开,人人见到魏民都在笑话他几句:“福星高照来喽~魏民你这个没出息的,将来肯定是个妻管严。”

        魏民搔了搔脑袋,憨憨一笑:“妻管严好,我就爱听惠兰的话。”

        上大学之前,魏民与李惠兰一起回江城,早早领了结婚证,成为二十个江城知青中最早结婚的那两个。

        两小口一个江城、一个省城,相隔千里,但各读各的书,寒暑假在一起腻歪,幸福而甜蜜。

        四年以后,李惠兰回到秀峰山农场,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医生;魏民主动申请分配到曲屏镇派出所,成为一名公安干警。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不管八十年代改革浪潮的到来,不管身边的知青一个个致富、成名,李惠兰与魏民却一直稳如泰山。

        一个当医生,一个当警察,在秀峰山农场安下家来。虽然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发家致富、成为行业翘楚,但李惠兰、魏民却丝毫没有羡慕或嫉妒。他俩一个是农场最优秀的医生,一个是曲屏镇最受居民欢迎的派出所所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既不出彩、也不落伍;既不富裕、也不清贫。

        当陶南风获得世界级建筑大奖,看着台上熠熠生辉的陶南风,听着她的感人致辞,李惠兰与魏民十指相扣,相视一笑。

        魏民凑近她耳边:“在我心里,你最闪亮。”

        李惠兰扑哧一笑,斜了他一眼:“不是福星高照吗?”

        魏民眼里只有她:“是是是,你就是一颗闪亮的福星,永远挂在我的心田。”

        秀峰山农场虽是异乡,但我心安处是故乡。


  (https://www.uuubqg.cc/43141_43141595/3820069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